概念詞語-全球化

全球化

1.全球化
是指資訊科技和交通運輸的發達促使人類活動不再受地域限制的現象。

2.資訊及通訊科技全球化
網絡成為政府與民眾之間一種重要的交流與溝通的媒介,網絡應用對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政府透明化與公民參與愈來愈重要。此外,資訊的自由流動掀起國際商業全球化浪潮,令各地文化交匯而拉近彼此距離。

2.世界公民
在全球化之下,人們的公民身份不再受國界的局限。公民的身份由人們主動建構,關心其他國家的事,如天災,是一個跨越國界的身份。

4.推動全球化的因素
-交通運輸和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普及化,促使各國政府或非政府組織的交流日漸頻繁。
-跨國企業及國際組織的成立和發展加速了全球化進程。
-不少議題非個別國家能解決,全球所關注的議題,如全球暖化,使各國政府能加強合作和交流。
-冷戰的結束打破了政治理念兩極化的隔膜,使國與國之間重新尋求合作及支援。

5.全球在地化
-全球化和在地化的互動過程被稱為全球在地化,跨國企業因應當地文化而改變市場策略的行為,如麥當勞在香港推出通粉早餐。

6.文化全球化
是指一些無論有形還是無形的文化活動、生活方式和思想及價值觀等,多透過產品傳播滲透價值觀,主要透過媒體和通訊網絡傳播,對當地文化帶來影響,影響可以是融合、排擠、取代當地文化,或轉化成嶄新的文化。例如,荷里活電影是文化產物,但電影帶出美國主義、美國夢、美化美軍等思想,影響全球對美國的觀感。

7.文化全球化的影響
正面影響:
-外來文化傳入帶來的新思維能有助本土文化進步和創新。
-外來文化反過來受本土文化影響。

負面影響:
-文化全球化下,不同文化之間的矛盾可能會產生文化排擠,更會演變成文化衝突,例如美國的西方民主價值觀與伊斯蘭的宗教保守思想。
-各地文化趨向單一化,由於西方文明具有強大的政治、經濟、軍事支持﹐加上跨國企業多為西方國家所有,西方文化很易成為各地文化的指標,人們的選擇欠缺多樣性。

8.文化單一化
當某種或某幾種主流文化影響著大部分人的生活摸式、價值觀等。跨國企業多以廣告、傳媒等滲透消費主義,還引導人們建構相似的審美標準、生活方式、價值觀等,例如粵曲曾受港人歡迎,在荷里活文化的輸入後,港人多喜歡西方電影,粵曲已變為小眾藝術。

9.快餐文化
-快餐源於美國,例如麥當勞、肯德基等美式快餐名牌。人類的生活節奏愈來愈快,所有忙碌的人都開始加快吃飯所用的時間,這不費時又美味可口的快餐便逐漸成為了主流。快餐店的特色是食物標準化,講求成本低但快捷製作食物,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例如多吃易肥胖、中風。

10.麥當勞化
麥當勞的經營文化標誌著企業的有效管理,對美國和世界各地各個範疇都有重大影響,特別將經營規範化方面。

11.麥當勞化的四大原則:
-效率:達到利益最大化或以最合適的生產方法
-可計算性: 指以量化作評估準則
-可預測性:把產品和服務統一和標准化
-非人性化科技的控制:生產過程和服務機械化,確保產品及服務具效率和標準化。
-例如 :麥當勞講求效率,同時規定每種食物的製作時間及份量[可計算性]﹐客人在落單時已預計食物的份量與味道[可預測性],在製作漢堡的時間已運用電子計時[非人性化科技的控制]。

12.麥當勞化的影響
-飲食文化單一化 :不少跨國或本土飲食企業都仿效麥當勞,重視利潤多於健康,世界不同的飲食文化漸趨單一,使不同民族的飲食文化慢慢消失。
-全球肥胖問題:全球人類大量進食垃圾食物引致過肥,影響健康,使人易患上心血管疾病,增加各地醫療開支。
-破壞熱帶雨林:因為麥當勞及仿效的企業對肉類有大量需求,因而過度飼養牛隻,開闢熱帶雨林土地作為飼養牛隻之用,使溫室效應加劇。飼養牛隻需要更多飼料及食水,加劇糧食及食水短缺,對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威脅。

13.迪士尼化
-迪士尼樂園的營商法則,例如主題化等,日趨影響美國及世界各地不同範疇。

14.迪士尼化的不同層面:
-主題化:  產品及服務的包裝和銷售都圍繞某些主題而建立。
-混種消費:在同一個時間在同一個地點進行各種消費項目的消費模式。
-商標化:  生產、推廣和銷售的過程都圍繞著某些具版權的商標和影像而建立。
-表演勞動力:視服務作為一種表演,而表演須展露勞工的開心情緒。

15.全球化對本土文化的影響
-邊緣化: 在全球化下,生命力較弱的本土文化產業因無力與外來的全球主流文化競爭,因而漸漸被遺忘甚至淘汰。
-同質化:各地不同文化的多元性漸漸消失,各地人民的價值觀及品味趨於相同,文化趨向單一。
-在地化:在全球化的衝擊下,當地居民對本土文化的意識覺醒,使本土文化的特色和價值得以延續,避免被邊緣化

16.文化霸權
西方文化往往較強勢,主導全球文化,例如美國文化透過跨國企業和文化產業,輸出或滲透到其他國家,並取代部分國家的文化,未有跨國企業支持的發展中國家,本土文化顯得弱勢,未能抵擋西化文化的衝擊。例如,荷里活電影投資動輒十億元以上,可拍高質素電影,相比之下,港產片便顯得弱勢。

17.文化侵略
較具實力的西方文化傳入,不免衝擊當地文化和生活方式,例如美國的電影音樂傳入中東地區大受青年人歡迎,會被當地政府視為文化思想上的侵略。

18.經濟全球化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經濟全球化是指「隨著跨境商品與服務交易在量和種類上日益增加、國際資金流動,以及科技更快速、更廣泛普及,全球各地在經濟上日益互相依賴。」

19.經濟全球化的特徵
19.1.勞工市場一體化
-低技術:隨著運輸成本的下降,越來越多企業為了減低成本,把生產工序分散到不同的國家,尤其是生產成本較低的地區,直接影響已發展國家(如美國)低技術工人的就業,但增加了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就業機會。例如八十年代香港商人受國內生產成本便宜而將廠房搬到中國;現在中國工資上漲,外資由轉往東南亞設廠。

-高技術:高技術員工工資昂貴,已發展國家會引入發展中國家人材,降低成本,如中國科研人員受聘往美國矽谷工作;或已發展國家將科研部門搬往發展中國家,如美國公司在印度設軟件設計中心。

19.2商品市場一體化
企業的銷售對象已不再局限本土的消費者,而是全球的消費者,例如IPHONE全球熱賣。

19.3金融市場一體化
因為通訊成本下降及各國放寬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企業可以選擇到境外籌集資金,而不再局限於本土進行融資活動

20.經濟全球化與貧富差距
由於已發展國家企業得到政府支持和補貼,使其收入增加,在貿易自由化下,貧窮國家出口的初級產品收入較少。跨國企業市場佔有率不斷上升,削弱中小企業競爭力。企業家為了利潤極大化而剝削勞工。

21.福利主義
在部分西方國家盛行的政治理念,政府透過徵收重稅來承擔教育、衛生、醫療、社會及養老保障等公共服務。福利主義可保障國民生活所需,使國民過度依賴社會保障而減低國民的工作意欲,生產力下降,甚至工會組織要求更多的福利而爆發工潮,如2015年英國巴士工會要求減少工時。可是當經濟放緩時,重稅便會集中在納稅人身上, 但失業而領取福利的人會持續增重,這便會對政府財政造成壓力。

22.跨國企業出現的原因
-科技的進步
-運輸、通訊的成本大幅下降
-各國大幅放寬了對國際貿易和外來投資的限制,企業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在不同的國家從事生產和銷售活動,導致國際出現跨國企業

23.跨國企業對全球發展的利弊
23.1利
-在發展中國家提供工作機會,提升人民收入。
-通過國際分工,使企業生產成本下降﹐消費者選擇增加。

23.2弊
-產品於全球市場銷售,促進文化交流。
-削弱本土企業競爭力
-使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進程中過份依賴跨國企業,出現文化單一化現象。
-跨國企業剝削發展中國家勞工,形成血汗工廠

24.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其特色是私人擁有資本財產(生產工具),且投資活動是由個人決策左右,而非由賣家所控制,價格、生產以及產品的分發,主要取決於自由市場中的競爭。資本主義的主要經濟模式包括了自由的資本和僱員流動、市場競爭、以及價格機制的運行。例如美國、日本、香港都奉行資本主義。

25.社會主義 / 共產主義
社會主義 / 共產主義,針對資本主義造成的貧富懸殊和階級問題而出現,不重視個人特色,强調集體制,由上至下的管理模式,人民的勞動力為發展國家經濟,理想目標是共同生產,共享成果,但出現不符合巿場需求而競爭力低的問題,現時的中國仍奉行社會主義,但改革開放後已作修正,名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巿場經濟」,其他國家如北韓、越南、古巴也是社會主義國家。

26.商品化
商品化專指原本不屬於買賣流通和通過貨幣實行交換的事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已經轉化或變異為可以進行買賣和貨幣等價交換。

27.粗放型經濟體系
即指高投入例如資金、勞動力和資源,低效益的經濟發展模式。結果出現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局面

28.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於上海設立 ,與香港自由貿易港相近的地區來展示中國如何能提升其經濟結構。

29.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目的
-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的程度
-自由貿易試驗區有更優惠的政策包括利率化、匯率自由
-匯兌,提升上海的國際競爭力

30.政治全球化
政治權力和政治活動不再受地域或國家疆界的限制。

31.政治全球化的現象和特徵
-由於國際交流日增,使各國間糾紛頻繁,因此國際政治平台、多個組織紛紛成立
-由於國際的糾紛日增,因此以跨國規條協調各國間糾紛日益重要
-政府的主導角色日趨薄弱,國家政治決策不再由一國政府所制定,跨國企業、 公民、國際組織也參與其中,全球關注的議題(如環保問題)使各國政府加強合作及交流

32.政治全球化的參與者
國際政府組織
-可分為全球性組織及地區性組織
-為規範各國政府的政治行為和合作而共同制定並推動一些國際機制
-推動一些國際合作
-他們也會作為各方協商的平台國際非政府組織

33.國際非政府組織NGO 例如:綠色和平、紅十字會
-目的是推動公民社會在各國的發展
-關注及監察各國政府政策
-監察國際協議是否有效執行
-監察跨國企業的行為

34.跨國企業
由於財力雄厚,使他們具有影響國家政策及國際事務的政治籌碼

35.影響各國全球化程度的因素
35.1經濟方面:
-視乎該國與全球經濟的緊密程度 政府政策方面
-政府對國家開放的態度
-政府是否積極參與國際事務

35.2社會方面:
-人民的富裕及教育程度

35.3文化方面:
-人民對外來文化的接受程度
-人民是否願意將本土文化向外翰出

36.國內全球化程度不一的原因
36.1社會方面:
-國民富裕程度不一和教育的普及程度
-企業家能力
-企業家能否適應全球化的營商環境,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機遇

36.2文化方面﹔
-居民對外來文化的接受程度

37.世界人權宣言
1948年自聯合國通過,沒有法律約束力,多國已將其納入憲法當中,宣言列出每個人享有的權利,例如言論自由、生育自由等,中國沒有參與宣言,香港因在英國殖民地時代而加入。

38.人權
人權是不論國籍、居住地方、性別、宗族、宗教、語言 等,也應受到保護、保障的基本尊嚴及尊重。

39.人道援助
是一種軍事性干預,無論有否得到當事國授權而施以武力干預,用以防止大規模的人權迫害,由國際組織、非牟利團體等非提供醫療、糧食、庇護等措施。

40.世界貿易組織 (WTO)
成員之間進行貿易談判的平台,處理各國或地區之間的貿易規則的國際組織。

41.世界衛生組織 (WHO)
世衛組織是聯合國豁下組織,負責對全球衛生事務提供領導,擬定衛生研究議程,制定規範和標準,向各國提供技術支持,以及監測和評估衛生趨勢。

42.世界銀行
是一個以減少貧困和支持發展為使命的獨特的合作夥伴機構,但常被指責向發展中國家放債,以致落後國家的貧窮問題得不到改善。

43.國際貨幣基金
是一個自188個國家組合而成的組織,旨在促進全球貨幣的互助、國際貿易、提升就業率、維持金融種定性和經濟增長以及減少貧窮。

44.聯合國
聯合國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國際組織。當時共51個國家承諾通過國際合作和集體安全來維護和平、發展國家間友好關係、促進社會進步、提高生活水平和保護人權。

45.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中國、英國、美國、法國、俄羅斯五國,擁有最後決定權。

46.歐盟
歐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所成立,它是一個自28個國家組合的經濟及政治合作關係,旨在促進經濟合作以減低衝突機會。

47.六方會談
指由北韓、南韓、中國、美國、俄羅斯和日本六個國家共同參與一系列談判,以解決北韓核問題。

48.道德消費
強調消費者在消費過程應避免購買國外剝削勞工、女性和小童血汗工廠產品,同時消費時也會考慮生產方面的環境成本,例如:購買公平貿易產品、環保用品。

49.公平貿易
這項運動旨在幫助發展中國家的生產者得到較合理的價錢以脫離貧窮,令工人及農民得到合理對待以及推廣對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方法。

50.茉莉花革命
於2010年至2011年的北非突尼西亞反政府示威,導致政權倒台的事件,因茉莉花是其國花而得名,當地運用社交網路將情況傳至各地,引起一連串不同國家推倒政權的示威。

51.茉莉花革命的成因
-國家專制政權
-政府貪污腐敗
-人權侵害
-國家經濟衰退
-失業率不斷攀升

52.已發展國家/較發達國家(地區)
又稱「較發達國家」。它們的經濟水平、國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較高,例如美國、日本、香港。

53.發展中國家
又稱「欠發達國家」或「第三世界」。它們的經濟發展水平、國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較低於較發達國家,例如中國、印度。

54.應對氣候變化的投術轉移
已發展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來協助減低溫室氣體,例如提供清潔能源和節能技術。

55.國際制裁
多個國家利用經濟及軍事高壓的手段以強迫違反國際法的國家克制。例如聯合國向北韓實施國際制裁,令北韓無法獲取物資。

56.種族衝突
衝突來自於不同的種族,常見於非洲、中東地區。

57.金磚五國 BRICS
發展得較快的五個發展中國家,國際事務的影響力日益上升。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及南非,五國首個字母合併為BRICS與 BRICK(磚)相似而得名。

58.歐豬五國 PIIGS
對歐洲聯盟五個相對較弱的經濟體的貶稱,包括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西班牙。這五國借債無力償還,需要由同為歐盟的其他國家代還,因此拖累歐盟。

59.負責任大國
在軍事、滅貧、援助、環保等各方面的來履行其義務。隨著中國國力上升,中國成為「負責任大國」有好處:
-提升國際形象,爭取話語權提升軟實力。
-透過生態建設改善環境
-減少中國威脅論影響

60.恐怖主義
包括危害人身安全並且違法的暴力行為,也包括以威嚇行為意圖影響政府決策,或以大規模破壞、劫持的形式影響政府行為模式。ISIS伊斯蘭國是近年國際上最殘忍的恐怖主義組織。

61.文化立國 nation-building with culture:
是一種國家發展策略。時任南韓總統金大中於 1998 年提出「文化立國」的策略,希
望藉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改善國家經濟,並 提升國家的競爭力及國際影響力。

62.文化承傳 cultural heritage:
文化從一代人流傳到另一代人的過程。

63.文化帝國主義 cultural imperialism:
指一個國家從自身的利益和戰略目標出 發,把其思想、價值觀及生活方式,向其
他國家(尤其是落後國家)進行文化滲透和宣揚,從而建立在世界文化上的支配地
位,提高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

64.文化差異 cultural difference:
指不同文化之間在生活習慣、語言、社會制度等各方面的差別。

65.文化圈 cultural sphere:
指具有相同文化特質,或擁有相近文化的地理區域,如伊斯蘭文化圈;屬同一文化
圈的地方在地理上不一定相連。

66.文化混合 cultural hybridisation:
即不同文化因交流、融和而互相影響的現象。

在〈概念詞語-全球化〉中有 1 則留言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