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四級網上分享(試用)-性別定型

性別定型

m1w1

RTHK一念之間2 04 男孩娃娃 2013 6 4

RTHK-鏗鏘集-雌雄莫辨-2013-7-29


性別定型觀念:

  • 妄顧各種個人,社會和文化的因素,對某性別抱存固有想法。如:「男性都是進取積極,而女性都是多愁善感。」

性別定型觀念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 你有沒有試過:-1.利用女性的身體,或把女性描述成情慾對象,以作招徠?-身體物化2.以女性的身體,或特定部位作為取笑對象?3.視某些能力,如分析能力和體力,為某性別專有?4.將女性和男性角色局限在特定的家庭角色(如﹕賺取收入,照顧家庭) 和職業中(如﹕護士,工程師) ?

同學請選擇以下一項進行網上分享(請用WORDPRESS戶口,如沒有請輸入全名):

1.[發表意見]你認為香港性別定型的情況嚴重嗎?試舉例子。

2.[轉貼撮寫]性別定型的情況。

在〈中四級網上分享(試用)-性別定型〉中有 16 則留言

  1. 性別與社會性別

    女性主義理論將Sex界定為生理上的性別認知,而將 Gender界定為社會文化對性別身分的建構和塑造,包括性格、行為、價值觀、權力、社會角色等等。因為社會文化的薰陶和教育,男女在性格、能力、職業、家庭分工等等方面會出現明顯的差異。這些由社會文化帶來的差異不一定合理,而且是可以改變的。晚近冒起的酷兒理論更挑戰Sex的刻板生理認知,主張我們對Sex的理解無法超脫於社會文化以外,而且生理結構也是可以改變的。

  2. 一些定型觀念卻使很多人局限在某些既定的角色,從而造成很多影響。
    在家庭角色中,一般人都認為爸爸是出外賺錢,
    而媽媽則是留在家中照顧兒女,這才是一個正常的家庭。
    由於家庭角色長久以來都是這樣,所以家庭角色便被定型。
    因此,我們都要打破傳統的觀念,

    一些定型觀念有很多影響
    例如
    性別定型影響青少年青少年及身份認同等
    性別定型造成了太多限制

  3. 發現在香港性別定型的情況仍然相當普遍,兩性地位不平等的問題依然存在。2009年的研究指出,50.1%香港人非常同意及很同意「女性應該重視家庭多於事業」。 調查結果反映『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仍然根深蒂固,令大多數被訪者認為女性的貢獻局限於家庭,而忽略了她們在社會上的貢獻,因而會影響女性在就業及社會參與等不同方面的發展機會。受到傳統觀念的潛移默化,女性自身亦有對一些性別定型的觀念認同。

    涉及問題Edit在不同的關係中,青少年如何建立身份和理解角色?

  4. 本地教育曾有不少性別不平等的政策:薪酬職系方面,於1950年代至1970年代,女教師的薪酬待遇差於男教師

  5. +4.性別定型 指社會上基於男女性別不同逐漸建立了一套男女各自應有的 行為 、 角色 、 能力 及 性格 準則
    5.影響性別定型的因素 社教化 (Socialization) 的 因素: 社教化: 學習社會 規範 、價值觀和 角色 的 過程 社教化 媒介: 家庭、學校、朋輩、傳媒及宗教
    6.社教化因素 家庭 因素 兒童時代的定型培育過程 : 按照既定男女角色來培育孩子 打擊孩子「不切合」自己性別的表現 其他媒體的角色定型訊息傳遞
    7.朋輩 因素 學校教育 因素
    8.傳播媒介 因素 雜誌及電視廣告
    9.傳統教科 書 電視劇集或節目 互聯網

  6. 時代轉變,性別定型的情況已大有改善,但其實社會仍殘留不少有關這方面的定型,並反映在家庭分工方面。最簡單的例子是「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傳統思想認為,男性較為雄壯,應該出外冒險,為家庭賺取生計(在古時是以打獵謀生),女性較為柔弱,需要他人保護,故適合照顧家庭的崗位。這種觀念延伸到今日,仍有很多人認為男性應該是家庭經濟支柱。

  7. 在傳統中國社會,男女之間的社會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內」。男性是一家之主,擁有較高的教育機會,從而得到高於女性的社會經濟地位。反之,女子無才便是德,女性要有三從四德,出嫁從夫,要甘心做一個「賢內助」,工作機會、社會地位和經濟能力低於男性。久而久之,形成「男尊女卑」和「男強女弱」的性別定型,根深柢固。

     不過,隨著社會和經濟變化,香港的女權日益高漲,女性學歷日高,就業機會增多,漸漸取得較高的社經地位,甚至有超越男性的趨勢,衝擊傳統中國社會「男尊女卑」的觀念。

  8. 性別定型

    性別定型是社會對男女兩性的標準期望及價值觀。傳統、社會結構及文化因素等,令社會根據生理性別定出兩性應有的性格、行為和特質;預設的性別角色規範了個人在生活中各方面的選擇及個性發展。而不符合定型的人會被視為不正常,或遭受歧視。

  9. 性別定型是社會文化對性別的標準化期望及規範,例如女性要文靜、溫柔、整潔,男性要主動、強壯、剛毅等等,在社會及家庭角色方面,男性應作為保護者及領導者,而女性則是被保護和領導的一群。性別定型為個人發展定下了框框,有別於框框內的行為可能會被視為異常,甚至遭受歧視。

  10. 男女平等是文明社會的追求價值,在沒有歧視的教育環境下教學,是師生的基本權利。因此,在校內推行性別教育提昇性別意識,教導學生了解不同性別的成長處境和壓力,以同理心及尊重不同性別需要的態度處理問題,尤其重要。為此,本會訪問了新婦女協進會主席蔡泳詩及婦女基金會研究委員會主席姚正宇,分享他們對推動性別教育及性別觀點主流化的感受和建議。

  11. 調查結果反映『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仍然根深蒂固,令大多數被訪者認為女性的貢獻局限於家庭,而忽略了她們在社會上的貢獻,因而會影響女性在就業及社會參與等不同方面的發展機會。受到傳統觀念的潛移默化,女性自身亦有對一些性別定型的觀念認同。

  12. 性別與社會性別

    女性主義理論將Sex界定為生理上的性別認知,而將 Gender界定為社會文化對性別身分的建構和塑造,包括性格、行為、價值觀、權力、社會角色等等。因為社會文化的薰陶和教育,男女在性格、能力、職業、家庭分工等等方面會出現明顯的差異。這些由社會文化帶來的差異不一定合理,而且是可以改變的。晚近冒起的酷兒理論更挑戰Sex的刻板生理認知,主張我們對Sex的理解無法超脫於社會文化以外,而且生理結構也是可以改變的。

  13. 婦女面對的暴力,不單指肢體傷害、性侵犯、精神虐待,更包括文化及宗教對婦女的壓制。這些暴力往往連同某些嘗試合理化那些暴力的說辭,逼令女性處於極度弱勢的困境及接受不合理的對待。例如,女性被強暴有時會被歸咎於衣著暴露,或沒有強烈表示反抗意願;又如在某些社會之中,政府會以「保護」和「尊重」之名,限制女性的活動自由。

  14. 性別定型(gender stereotype)是傳統對女性和男性角色的標準價值觀,根據其生理性別劃分和規範兩性應有的性格、行為和特質。社會產生對兩性角色的期望,例如女性應嬌嗲溫柔,男性則要剛強外向,不符合定型的人會被視為不正常,或遭受歧視。這種性別角色的預設限制著個人在生活各方面的選擇及個性發展

  15. 傳統觀念

    傳統社會大多以男性為中心,《列子.天瑞》中提到「男女之別,男尊女卑」。在家庭中,傳統觀念要求女性「三從四德」,當中「三從」是「從父、從夫、從子」,可見女性在不同階段都從屬男性。此外,家庭倫常中又有「夫為妻綱、夫義婦順」等觀念,即丈夫要作模範、當家作主,而妻子則作順從協助的角色。由於男性被塑造成強者及領導者,故相應地要肩負「養妻活兒」等職責,作家庭的精神及經濟支柱;而女性則要做「相夫教子」的「賢內助」。

宇智波佐助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